概要: 3月2日,本報刊登了《六教授聯(lián)名投訴一工程院院士“抄襲剽竊”》的報道。在報道中,劉興土院士就相關投訴問題作了解釋。報道刊發(fā)當天,幾位舉報人也對劉興土院士的“回應”作出回應。幾位舉報人指出,出版界和學術界公認的慣例是,如果編一部科普讀物或教材,“文中不標出處,文后列出文獻”的做法一般是允許的;但主編或編著一部學術著作,必須在引文處標明出處。
3月2日,本報刊登了《六教授聯(lián)名投訴一工程院院士“抄襲剽竊”》的報道。在報道中,劉興土院士就相關投訴問題作了解釋。報道刊發(fā)當天,幾位舉報人也對劉興土院士的“回應”作出回應。
幾位舉報人指出,出版界和學術界公認的慣例是,如果編一部科普讀物或教材,“文中不標出處,文后列出文獻”的做法一般是允許的;但主編或編著一部學術著作,必須在引文處標明出處。“至于出版存在抄襲問題的著作,只能追究出版社審查不嚴之責,抄襲等問題還是要文責自負,不能以出版社當擋箭牌?!?
東北地理所的幾位投訴人告訴記者,即便馬學慧與夏玉梅同在一個課題組工作,對于該課題組的內(nèi)部報告,馬學慧也僅有權發(fā)表其中屬于自己的成果,無權擅自發(fā)表報告中屬于其他成員的主體研究成果。
“你做了課題組工作中的一部分,就可以把整個課題組成果都拿去用?我所關于資料共享的規(guī)章制度,并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因為這與《著作權法》相違背。”幾位投訴人說。
他們指出,《著作權》法規(guī)定,作品不論是否發(fā)表,作者均依法享有著作權。著作權包括發(fā)表權、署名權等,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chuàng)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幾位舉報人還指出,沼澤發(fā)育多模式理論是黃錫疇先生在他的一篇英文論文中提出的。馬學慧發(fā)表于1982年《地理科學》2卷2期的文章,在論述沼澤發(fā)育多模式時,標注了文獻注解[5],而這個對應的參考文獻,正是黃先生的英文論文。因此,馬學慧并非該理論的首創(chuàng)者。
“黃錫疇首次提出并論證了沼澤發(fā)育多模式理論,作為一個單位的同事,劉興土對此應當一清二楚?!迸e報人認為,劉書在文中文后均不提黃先生的文獻,是不應該的。
劉興土院士向李建東教授鞠躬道歉
3月3日上午9時,劉興土院士來到東北師范大學,向75歲的李建東教授鞠躬致歉。
作為6位聯(lián)名舉報人之一的李建東教授,投訴劉興土院士是因為劉在其書中引用了李建東與鄭慧瑩著作中關于對松嫩平原草原植被相關統(tǒng)計研究的若干表格,“文中不做標注,僅在書后統(tǒng)列參考書目,導致在第三者引用中,這部分內(nèi)容已變成劉的創(chuàng)作的不良后果?!?
“我們這個專業(yè)是功夫研究,草原上到底有多少種植物,不是用公式能推導出來的,必須實地調(diào)查。想當年,我們?nèi)ゲ菰{(diào)查,沒有汽車,都是騎自行車,雇馬車,坐拖拉機,甚至步行。草原上蚊子多,做記錄時,手上全是蚊子;有時找不到飯店,一天沒東西吃,餓得頭暈眼花,只得拔老鄉(xiāng)地里的胡蘿卜充饑。在幾十年艱苦調(diào)查的基礎上,我和鄭慧瑩才合寫了這本書?!睆氖聦W術研究已有50年的李建東教授說。
2008年7月,中國工程院給舉報人發(fā)來回函,回函中寫道“劉興土同志也應以主編身份向鄭慧瑩、李建東同志致歉”。但讓李建東先生氣憤的是,劉興土院士一直沒有向他道歉。
3月3日上午,李建東教授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劉興土院士通過東北師大一位副校長聯(lián)系到他,并于當日9時登門致歉?!拔覀冋劻舜蠹s一個小時,劉院士態(tài)度誠懇,還向我鞠了一躬?!崩罱|表示,他將不再追究此事。